“作业神器”让邮政“双11”服务更赞

蔡珒 张静华 鲁懿敏 刘静娜 陈勇 查叶娟 程雨 沈齐昊2019-11-18来源:中国邮政网

  用时3分钟,今年“双11”邮政第一个包裹完成出库,11月11日当天订单从前端消费者下单到完成出库的平均时效为3.85小时,比去年同日缩短1.1小时。11月11日至17日,中国邮政包裹快递订单量超过3.5亿件,包裹快递收寄量超过3.1亿件,同比增长超过56%。

  今年“双11”,中国邮政在华北、东北、华东等7大区域、122个核心城市均有仓储资源,基于大数据分析,为行业大客户提供区域RDC、FDC、前置网点的仓储、配送及增值服务等综合一体化全国云仓服务,发货量较大的区域仓单仓发单量超过130万单,有效解决了商家订单配送的时效问题。同时,中国邮政推出的“作业神器”,也让旺季服务更快、更稳、更优。

  集包作业如火如荼

  全面推进包裹快递集包工作是对邮政现有生产作业模式和网络组织的一次优化升级,对寄递网整体能力、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邮政共启动了38个能力提升项目和20个集包作业配套改造项目,新增处理能力1660万袋件/日,全网85个一、二级中心局峰值处理能力达7000万袋件/日。今年“双11”期间,全国11个试点省和其他非试点省集包作业一派火热场景。

  满载着快递包裹的邮车抵达石家庄邮区中心局卸车后,邮件通过卸车皮带传送至粗分台席,分拣员按照邮件体积规格、路向对邮件进行粗分,之后小件邮件通过皮带机传送至供包台席,由小件分拣机进行集包作业。为确保在“双11”旺季之前形成有规模的生产能力,河北省邮政分公司积极推进集包工作。各单位根据自身需求,在将省分公司调拨邮袋及时分配到位的基础上,自行准备额外的一次性邮袋及撑袋架、缝包机等辅助集包设备,保障了旺季集包工作顺利开展。

  上海市邮政寄递事业部物流业务分公司在TST奉贤仓安装了“收寄机+直线皮带机+初分皮带机+细分笼格”的一体化集包设备。“双11”期间,通过集包工作的开展,TST项目在时效、质量、成本等方面均得到改善:TST公司销量排名前三的广东地区,原有快递包裹到货时效平均为2.5天,通过集包操作后已缩短至2天,大大提升了客户的用邮体验;集包工作减少了邮件作业环节,包裹破损率和人工分拣错误率逐步下降,目前,TST项目月平均包裹破损率保持在万分之一以内;通过集包作业,TST项目月均大网成本从4元/件降至3.6元/件,对项目整体效益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深圳邮政设置了三个分拨中心,主要负责片区快包邮件的出口处理,原来的大浪分拨中心受场地的限制,生产现场仅有传统的皮带机进行邮件处理,生产作业以手工为主,导致生产成本高,难以实现集包处理。”据广东省深圳市邮政寄递事业部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张传华介绍,为全面提升集包处理效率,深圳邮政重新选址调整大浪分拨中心的场地,面积由原来的500平方米扩大到4000平方米,并安装了自动化分拣机,设置了102个分拣格口,可实现轻小件集包处理,邮件从上机收寄到集包封发,全程不落地。同时,邮件处理单价也从改造前的0.299元/件压降至0.21元/件,处理能力从5.5万件/日提升到25万件/日。此外,红发分拨中心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改工作,生产处理能力从25万件/日提升至60万件/日。

  矩阵“加持”小件分拣

  过去,散件化处理卸车慢、分拣难,对员工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如今,“矩阵+小件分拣”的工艺流程操作简捷、流畅,上手快,既有效提升了处理能力,也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为旺季生产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11月11日2点,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东方玫瑰园小区的网购达人在经历“双11”的狂欢后都已进入梦乡,而对面鑫捷物流园内荆州邮区中心局生产场地却是另一番景象:运邮的车辆来来往往,发动机的轰鸣此起彼伏;双层胶带机和小件分拣机高速运转,源源不断的邮件被准确分堆;转运的笼车进进出出,搬运的员工上上下下。

  “今年‘双11’,双层胶带机和小件分拣机设备的上线,可以实现进出口邮件同时作业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和场地,做到高效处理。此外,邮件从卸车后直接传送到开拆台,从开拆台传送到供件台,自动分拣机再分发到相应格口,处理人员扎袋后通过皮带机运送到发运车辆,可以实现邮件全程不落地。”荆州市邮政分公司运管部工程师张帆对新工艺流程充满信心。据荆州中心局调度员胡飞介绍,以前依靠人工分拣时,一天最多只能处理6万件邮件。而“矩阵+小件分拣机”既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也降低了差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