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位于北纬37°26′~37°43′,东经117°15′~117°52′。东临沾化县、滨州市,南接惠民、商河县,西毗乐陵市,北连无棣、庆云县。东西长48.5公里,南北宽26.5公里,总面积792.49平方公里。
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五年)始置阳信县,因治所为韩信自燕伐齐屯兵之地,又居古笃马河之阳,县名由此而得。东汉初属冀州刺史部渤海郡。220年(东汉延康元年)改属乐陵郡。曹魏时沿之。517年(北魏熙平二年)并瀛冀二州为沧州,不久改为沧州郡,阳信随属沧州郡。634年(唐贞观八年)阳信县改属德州。五代属棣州。北宋属河北东路棣州。金属山东东路棣州。元属中书省济南路棣州。明初属山东省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武定州。1373年(明洪武六年)改棣州为乐安州。1426年(明宣德元年)改乐安州为武定州,阳信县随属之。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阳信县属山东省武定府。中华民国初期属山东省岱北道。1914年属济南道。1925年改属岱北道。1928年废道制直隶于山东省。1936年属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第五行政督察区,后改属鲁北行政区。1939年共产党始建抗日民主政府,属冀鲁边区。1944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行政区,阳信县属渤海行政区第二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属垦利专区。1950年5月改属惠民专区。1958年11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同年阳信县并入无棣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撤淄博专区复置惠民专区,同年10月复置阳信县,属惠民专区。1978年属惠民地区。1992年3月,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阳信县随属。2000年,阳信县辖6镇7乡,853个行政村,总人口42.8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3万人。有回、满、蒙、苗等8个少数民族,共9700多人,其中回族占绝大多数。县城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