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这里就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2021-08-26   

       4月20日,到曲阜的第一天,我们就遇上主人为我们举行的祭孔大典。

       穿行在神道之上,来到了"万仞宫墙"之前,我们听到锣鼓声震撼人心,而巍峨的城墙如一座思想的城堡耸立。

       一个老师,在死后的两千年仍然受到无限的推崇,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人了。这个人就是孔子。所以我们要永远祭典他。据曲阜市旅游局局长孔祥金介绍,过去曲阜每年在9月28日孔子的生日举行祭孔大典,从4月20日开始,将改为"周祭",也就是每个周都举行一次。我们赶上了第一次周祭。

       孔子无言。古代对世界文化有重大影响的三大文化名人孔子、耶稣和苏格拉底生前都没有留下著作,但其思想却都传播天下,并影响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为什么?我们想到曲阜"三孔"寻找答案。到的第一站是位于曲阜市中心的孔庙。这是一座推崇孔子、表彰儒学的纪念性建筑,主要祭祀"一代素王"孔子。

       按照庞朴先生的说法,儒家思维模式里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分为三,这在建筑上也有鲜明表现,中国古代有三大建筑群,分别是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和曲阜孔庙,还有东方三大殿,分别是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山岱庙天贶殿和曲阜孔庙大成殿。孔庙也分三路布局,有九进院落,占地22公顷,以此为统领,建有殿、阁、坛、祠、庑、堂、斋等466间,另有54座门坊、15座御碑亭、2000多块碑碣。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说仅亚洲地区的孔庙就有2000多座,曲阜孔庙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形制最典型的一座。

       随着阵阵古乐的声音,我们看到红色的孔庙大门轰然打开。一个古老的世界容纳了我们。

       我们静静聆听着讲解,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整个孔庙传递出来的信息。

       孔庙的第一道门叫棂星门,是清朝乾隆皇帝亲笔书写。古代传说,棂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只有教育家的门前才能建这样的门。门的前后,立着三块巨大的石头牌坊,分别为"金声玉振"、"太和元气"、"至圣庙"。 孔庙的主体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结构严谨。庙南北全长1300多米,宽150多米,占地总面积14万平方米。九进院落里,前三进是引导性院落,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成行的松柏,散发出庄严肃穆的气氛,使人的心境一下子清净起来。苍松翠柏间这条长长的甬道,象征着历史的久远,也寓意孔子思想的深奥。遍布孔庙的匾额,使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第四进以后的庭院,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寓意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而供奉儒家贤达的东西两庑,分别长166米,表示儒家思想源远流长。

       建筑是一种无言的思想。

       孔庙的建筑以奎文阁和大成殿最为巍峨醒目。过孔庙的第二道门圣时门,越过碧水桥,只见苍松丛中一座高阁拔地而起,黄色琉璃瓦熠熠生辉,巨匾上写着三个金色大字"奎文阁",这就是以藏书丰富而闻名的孔庙藏书楼。孔子的一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而其生前的景象一直是很凄惨的,但是他留下了闪光的思想。这奎文阁始建于宋代,于明代重修,是三层木结构建筑,高23.35米,三层飞檐,四层斗拱,十分壮观。"奎"是星的名字,是古代28星宿之一,有16颗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后人把奎星演绎为文官之首,视孔子为天上的奎星,遂有了孔庙的奎文阁。自明代重修以来,奎文阁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袭而安然无恙,尤其是清朝康熙年间郯城大地震使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却依然巍然屹立。这里的藏书已经转移到孔府档案馆,现在里面展出的是孔子圣迹图。

       奎文阁后有十三御碑亭,内存唐、宋、金、元、明、清历代御碑53块,其中最大的是清康熙碑,碑身重达35吨。导游说,这些碑多是少数民族帝王竖立的,他们也要接受儒家思想,才能更好地进行统治。

       过了有半米高的大成门,就能看到一座金黄色的雄伟大殿,这就是"东方三大殿"之一大成殿,这座大殿高24.8米,重檐九脊,围绕回廊,雕梁画栋,尤其是四周廊下环立的雕龙石柱,最为高大。这些石柱高近6米,直径80多厘米,据说都是整块石头雕刻出来的,其中后檐及两山的18根石柱是浅浮雕,每个柱石上都刻有72条龙,象征孔子的72个弟子;前檐的10根石柱为深浮雕,每柱两龙对翔,盘绕升腾,中间有宝珠,四绕云焰,柱脚有波涛。这些雕刻刀法刚劲,栩栩如生,连北京太和殿也望尘莫及。

       大成殿内,供有一个两米多高的孔子塑像,非常威严。

       大成殿前,是一个广阔露台,正前方的中轴线上有一个亭式建筑,这就是杏坛,据传说是孔夫子讲学的地方。我在这里默默地站立一会儿,似乎有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原来是祭孔的队伍在诵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声音宏亮整齐。我为什么不早生两千多年成为夫子的学生?

       我们去寻找夫子的足迹。在大成殿后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圣迹殿。这里最著名的就是保留有明代万历年间刻制的《圣迹图》,120幅,形象地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行迹,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这些已经模糊的连环画上看,孔子的相貌并不俊美,头凹脸阔,豁牙露鼻。关于孔子的相貌问题,去年网上有一场热烈的讨论。当时孔子研究院借孔子诞辰2555年之机,搞了一个孔子铜像揭幕仪式,并宣称孔子是一个相貌堂堂的美男子。孔子到底长得什么样?《史记》里说,孔子生下来额头上有包,所以取名孔丘。据专家称,《史记》还记载,孔子其颈似尧,其颡似舜,其肩类子产,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我在明代学者张岱的《夜航船》里见过对孔子相貌的详细描写,有以上几句话,那里更多地说"仲尼生而具四十九表:反首,洼面,月角,日准,河目,海口,牛唇,昌颜,均赜,辅喉,骈齿……"可见孔子的相貌并不好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儒雅气质和风度,"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凤峙,坐如龙墩,……胸有文曰'制作定世符',身长九尺六寸,腰六十围。"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这么一个人,虽然长得不好看,但他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精神符号,成为中国男人最高大伟岸的代表。这是一种多么完美的结合,所以我们对他相貌的争论显得毫无意义。

       更有民间传说,孔子是父亲与一个年龄相差几十岁的女子结婚所生,身世不合俗理,长相怪异,生存上又遇上种种窘境,但孔子仍是"大哉孔子"。

       在孔庙东路,有一个孔子故宅。这里是孔子真正生活过的地方,有一口古井,被雕花石栏围起,井水清澈甘甜,被誉为"圣水"。井西边有一个四角凉亭,立着乾隆皇帝"饮水拜师"的"古宅井赞"碑。乾隆8次来曲阜,在此碑题字5次。井东就是一个形同照壁的"鲁壁"。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的九世孙孔鲋将几十篇儒家经典藏入壁内,保留住儒家思想的火种。

       站在这个小院里,我仿佛位于一个思想的源泉处。它发射的思想荡漾着,向四周扩散。虽然也屡有波折,但是好像没有谁能阻止它的脚步。孔子生前的房屋据说只有3间,在他去世的第二年,故居就被改成庙宇,陈列他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供人们祭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历代统治者各取所需,对孔子思想进行改造,将孔子奉为"至圣先师",孔庙的规模也一天天扩大。唐代时孔庙已初具规模,有庙门、正殿、两庑、寝殿等建筑,到宋代扩大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金朝重修,各类建筑达400余间,再经过明清两代的扩建达到现在的规模。

       孔庙在向外扩展,然而也遇到了一些破坏力量。历史上有几次想用暴力或者权势来消灭儒家思想的,第一次自然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第二次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第三次是批林批孔。然而,所有这些都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思想家孔子还站立在这里!但是孔子思想毕竟有两千年历史了,有些老态,在新中国需要引进更为先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

       儒家思想仍然潜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意识深处,怪不得每天从世界各个角落涌来的朝拜孔子的人那么多。去年孔子诞辰2555年纪念日,祭孔活动第一次由民间祭祀改为官方祭祀,显示了在世界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