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子》
《管子》为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编著,是管仲学派代代积累的论文总集,是我国最早、最大的行政百科全书。《管子》乃齐文化的重要代表作,集中反映了齐文化务实、变革、开放、兼容的特色和精神风貌。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哲理、哲学、自然科学的诸多方面,其思想在历史上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2《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和传记文学集,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的事迹和言论。全书共215篇,有188个小故事,塑造了崇礼爱民、廉洁勤政、能言善辩等鲜明性格特征的艺术形象——晏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为春秋末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所作,共十三篇,前六篇主要论述战略问题,后七篇侧重于具体的战术,约6000字,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一部兵书,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对历代的军事实践有明显的指导作用,也是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战术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作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孙子兵法》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在国内外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六韬》
姜太公丰富的军事思想,被后人集录在《六韬》一书中。《六韬》或称《太公六韬》,全书都是以太公答周文王、周武王之问的形式写作,其中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共计六十篇。《六韬》阐述了以爱民为基础的战争观;提出了以文伐为核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对优秀将帅应具备的五种素质即勇、智、仁、信、忠做了界定;强调战前准确了解敌情,把握好战机;高度重视军事后勤工作。《六韬》作为我国古代兵学名著,在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作为武学教本,成为武将们必读的兵书。
5《司马法》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作者为春秋时期齐国军事家田穰苴。原155篇,今存5篇。前两篇以记述西周军礼内容为主,后三篇则主要是穰苴的阐发之辞和后世的发挥。其“相为轻重”的朴素辩证法军事思想、“以战止战”的战争观、“仁义”为本的治军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另外,《司马法》中含有大量的军礼内容,对研究古代军礼价值极高。
6《孙膑兵法》
孙膑是孙武的后裔,战国中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他与其弟子所著的《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孙膑兵法》原著89篇,图4卷。后来失传。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一批孙膑论兵的竹简。经专家整理、编纂为《孙膑兵法》,分上、下编,各15篇,共收364简,1.1万余字。1975年版《孙膑兵法》定为16篇,共收222简,近5000字。《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在战争观、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诸方面都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受到中外学者的赞赏和重视。
7《考工记》
《考工记》是一部具有“齐国官书”性质的手工业技术著作,约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可分五章:总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下卷可分三章:刮摩之工、搏埴之工、攻木之工。《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业科技巨著,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8《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在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本书在前代农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尤其是以临淄为中心的齐地农业的科学技术。 共10卷,92篇,11万多字。
9《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一部天文学著作。作者为当时的齐国人甘德和魏国人石申。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著有《天文》八卷,两书合称《甘石星经》。书中精确记录了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和它们的出没规律,以及八百个恒星的名字、一百二十颗恒星的赤道坐标。他们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恒星表。
10《诊籍》
《诊籍》的作者为西汉时临淄名医淳于意。该书是淳于意在从医过程中,记载病人诊疗情况的病案辑录。内容详尽全面,包括了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病状、病名、诊断、病因、治疗、疗效、预后等等,是医学研究中颇有参考价值的珍贵资料。《诊籍》开了中国医学临床病案记录之先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医案典范,对研究古代医术、探讨医史、启迪后世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淳于意墓,位于临淄区辛店街道东夏庄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