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二十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远古文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在境内有多处发现使用文字符号,沂河和沭河流域发现的近百处细石器文化遗存,是一、二万年前的人类所创造。5000年以前,这里的人类就开始掌握了酿酒技术等。商朝时期,这块土地上就出现过郯、莒、费诸方国。周灭商后,临沂地域分属齐、鲁等国,见于《春秋》的还有颛臾、鄅、鄫、鄟、阳、向、郯、根牟、於馀丘等国。春秋时期,除上述古国外,见于《春秋》 的有启阳、中丘、祝丘、鄪、祊、防、台、东阳、武城、丘舆、向、次室、蒙、郓、堂阜、密、鄢陵等17个大的城邑。这些大城邑的出现,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标志。战国时期,域内诸封国先后为齐、楚所兼并,至战国末期,南部属楚,北部属齐。
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域属琅邪郡和郯郡。西汉时,郡国并行,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邪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汉承西汉制度,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琅邪郡、琅邪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东安郡和城阳国。三国时期,属魏国。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邪国、东莞郡、泰山郡。西晋时期,分属徐州之琅邪国、东海郡、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晋室南渡后,地域先后属于后赵、东晋、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和北魏。隋朝分属沂州(琅邪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海州(东州郡)、徐州(彭城郡)。唐朝分属沂州(琅邪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宋朝分属沂州(琅邪郡)、密州(高密郡)、淮阳军等。宋室南渡后,分属于金朝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泰安州。元朝分属兖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属沂州府。有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莒州5县1州。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撤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3年撤销沂州府,改莒州为莒县。1914年分山东省为4道,改兰山县为临沂县,临沂地域分属济宁道和胶东道。1918年撤销。1936年划为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在沂南县青驼寺成立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943年9月改为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1945年8月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山东省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相继建立过30多个县级和县级以上政权机构。其中属于县级的政权组织,一般称抗日民主政府,也有一些称作行署或办事处。这些县级政权组织,都独立的发挥县级政府的作用,分属鲁中、鲁南、滨海3个行政区行署。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划层次仍沿袭抗日战争时期,只是对区划作了某些调整。1948年7月,鲁中、鲁南、滨海三个行政区合并为鲁中南行政区,设鲁中南行政公署(驻临沂城)。鲁中南行政区下辖7个专区,49个县。至1949年10月1日,临沂地域分属沂蒙、尼山、台枣、滨海4个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950年5月,鲁中南行政区撤销。以沂蒙专区为基础,成立沂水专区,辖9县。以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辖9县。1953年7月,沂水专区撤销,日照县划归胶州专区,所辖其余各县皆划归临沂专区。1961年4月,临沂专区辖临沂、郯城、苍山、临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阴、平邑、费县、日照、莒县13个县市。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确定,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2月2日,国务院确定,沂源县划归淄博市管辖。1992年1月,莒县划归为日照市管辖。至此,临沂地区辖临沂、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10个县市。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原市级临沂市分为兰山、河东、罗庄3个县级行政区。地级临沂市辖兰山、罗庄、河东3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临沭9县。2013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至2016年年底,全市共有156个乡、镇、街道,3990个行政村、社区。
临沂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沂水县南洼洞遗址出土的若干石器和葛氏斑鹿角化石证明,远在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这里聚居生息繁衍,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漫长的史前阶段,先民靠他们勤劳灵巧的双手,制造出实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具和生活用品,烧造出“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蛋壳陶;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兴起了家禽饲养业和酿酒业。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产生了构成中华民族大一统文化主体的东夷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造就了色彩浓烈、丰富厚重的沂蒙文化,成为山东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养育了著名思想家曾子、荀子,珠算发明家刘洪,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二十四孝”中代表人物王祥,书圣王羲之,民族英雄左宝贵等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名人。厚重的文化积淀,使这里自汉代以来相继衍生了众多闻名遐迩的名门望族,其中以琅邪王氏、诸葛氏、颜氏和东海徐氏、兰陵萧氏最为著名。这些家族诗礼传家、教子有方、家学深厚、代出名人,在政治、经济和南北文化的互渐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客观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望族文化,成为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人文资源。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1926年,这里就建立了中共党组织。著名的沂水暴动、苍山暴动、龙须崮暴动等,显示了共产党人和沂蒙人民的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英勇献身精神。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一代代沂蒙儿女,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辉煌,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照千秋的篇章。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沂蒙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里是著名的沂蒙革命根据地,是全省统一的行政权力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的诞生地;解放战争时期,临沂一度成为华东暨山东解放区首府。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作过。赵镈、罗炳辉、刘炎、陈明、李竹如、常恩多、汉斯·希伯等著名革命烈士都在这块土地上献出了生命。从沂蒙出发,罗荣桓率雄师挺进东北;从沂蒙出发,陈毅率大军直下江南。在血与火的年代,临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十载征劳如一日,英雄百战无倦容,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10多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征途上,深深地印下了临沂人民支前车轮的辙印。这里的人民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朝,临沂人民发扬光荣传统,弘扬沂蒙精神,以昂扬的革命斗志,改造山河,发展生产,建设家园,涌现出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先进典型。“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毛泽东主席对厉家寨的光辉批示,影响遍及全国,产生了巨大动力。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沂蒙大地,九间棚、沈泉庄、金锣集团等一批新的先进典型为全国所瞩目。沂蒙儿女不仅在当地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将沂蒙精神带到大江南北,生根开花,发扬光大。胡玉萍把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带到辽宁抚顺,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爱国拥军,曾荣获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新闻人物特别奖。临沂籍干部袁芳烈20世纪80年代就任温州市委书记后,带领温州干部,顶住压力,锐意改革,放手发动群众,大胆支持引导群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短短几年间,瓯越大地商品经济发展如星火燎原,袁芳烈成为奠定“温州模式”的关键人物。
改革开放以来,在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热土上,千万人民发扬优良传统,抢抓机遇,强化措施,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步人了发展快车道。临沂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先后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中国地热城 ”“中国市场名城”“中国书法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东连日照,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南邻江苏。地跨北纬34°22′~36°13′,东经117°24′~119°11′,南北最大长距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61公里,总面积17191.2平方公里,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
临沂市交通十分便利,先后成为全国公路枢纽城市、全国50个铁路枢纽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成功创建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全国绿色交通试点城市,争创了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第一批创建县,打造了沂蒙幸福路品牌。沂蒙公路、首条BRT运营、京沪高速临沂段开通等3件大事入选省、市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力事件。
2019年11月26日鲁南高铁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兖石、胶新铁路形成十字交叉,开行了临沂至重庆、太原、莫斯科(明斯克)等国际国内货运班列;京沪、日东、青兰、长深、临枣五条高速公路环绕市区,高速公路、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515公里和2.9万公里,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市区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150公里,临沂综合保税区运行良好;临沂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58条,航空口岸正式获批开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
“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临沂
践行沂蒙精神,加快实现“三个战略性转变”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体会议精神,省政府新闻办策划组织“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全省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历程中取得的成就,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11月4日,临沂专场围绕“践行伟大沂蒙精神,加快临沂实现‘三个战略性转变’”的主题介绍了有关情况。
“近年来,临沂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闯出新路径、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在鲁南经济圈发展中勇当排头兵、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的目标定位,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强优势、补弱项、惠民生、固底板,沂蒙革命老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交出了一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答卷。”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说,临沂市“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可以用“提速、提质、提档、提效、提优”五个关键词来总结。
临沂市经济发展提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时期,临沂市GDP年均增长5.8%,2020年达到4805.3亿元,从全省第7位跃至第5位,首次跻身全国地级市前20强、列中国城市GDP百强第46位,居鲁南经济圈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8%,2020年达到349.8亿元、较2015年增长23.2%,总量在全省排名由第7位上升到第6位,其中税收占比达到82.9%,稳居全省前两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7.2%提高到40%。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临沂“要向现代物流迈进”的嘱托,以“商仓流”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推动商贸物流转型突破。先后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省级“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2020年,临沂市八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3950亿元、增长9.7%。新动能加速成长,先后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7个,生物医药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沂蒙高地的难得机遇,提出“实施三步走、融入长三角”路径,即打造长三角区域“菜篮子”、休闲旅游“后花园”、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大后方”。去年以来,销往长三角的农产品销售额增长12%,接待长三角地区游客700多万人次。临沂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06.1万户、较2015年末增加62.4万户,其中企业数量增加21.2万户。
群众生活提质,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五年来,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稳定在8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至39466元、15918元,年均分别增长6.6%和8%。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摘穷帽、拔穷根并举,临沂市1275个贫困村、45.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城市建设提档,城乡面貌有了新改观。2020年,临沂市户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2.6%、53.7%。“生态水城”框架拉开,按照“以河为轴、沿河发展、北城做靓、老城提升、南部腾笼换鸟、西部产城融合、东部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的思路,拓展中心城区发展框架,为迈向“两河时代”夯实基础。鲁南高铁建成通车,沂蒙老区迈入“高铁时代”。启阳机场成为口岸机场,首条国际全货机航线开通,旅客吞吐量由100万人次提升到258万人次。“美丽沂蒙”画卷展开,大力实施城区水系连通工程,24段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通过省级“长制久清”评估,沂河获评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示范河湖。
安全保障提效,发展底板实现新加强。“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实施情况评估获全省优秀等级,2020年万元GDP能耗比2016年下降17.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8位。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5%。沂蒙山获评世界地质公园,蒙阴县被评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营商环境提优,服务效能取得新突破。政务服务更为高效,共承接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84个,推进重要改革事项165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市县行政权力事项分别压减34%、27%,涉企营业执照“45证合一”、建设工程“多图联审”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开办平均提速3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均提速60%以上。
“作为全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临沂北接京津冀、南邻长三角,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城市建设靓丽、发展潜力巨大,国家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鲁南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我们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作为。”任刚说。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临沂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委部署安排,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加快推动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在会场外,临沂市设置了特色农产品和“非遗”技艺展示区,郯城银杏、蒙山板栗等农产品和费县手绣、沂蒙翻花、临沭柳编等“非遗”技艺亮相泉城,引起广泛关注。(大众日报 记者 杜辉升 纪伟)
转自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21/11/5/art_218789_51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