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
2021-09-28   
       【地理位置】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跨东经116°48′—117°49′,北纬34°27′—35°19′。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兰陵县接壤,南与江苏省徐州市的铜山县、贾汪区、邳州市为邻,西濒微山湖,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东西最宽56公里,南北最长96公里,总面积456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7%。
       【建置区划】 枣庄市境域原为峄县、滕县辖地。夏朝,境域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商朝,今枣庄市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部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偪阳国。西周,今枣庄市东部属鄫国,南部属偪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郳(鲁国附庸国)二国。春秋时期,今枣庄市东属鄫国,南属宋之偪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齐之滕国和小邾国。宋灭偪阳国后,改偪阳为傅阳。齐国南进占领薛国后,薛国更名为舒州。战国时期,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仍为齐之滕国。后舒州又改称薛国后,小邾、傅阳、兰陵皆属楚国,公元前254年,全境属于楚国。秦朝,废分封制,置郡、县,枣庄境东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为傅阳县,西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汉,撤小邾置蕃县,西北部先后属鲁国、沛国,东南部分属琅琊国、彭城国,置氶县、鄫县、阴平县,全境均属东海郡。三国时,今枣庄地区属魏。魏沿袭秦制。晋,仍袭汉制。隋朝,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废鄫州,改兰陵县为氶县,不久改氶县为兰陵县。唐朝,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改兰陵为氶县,隶属沂州琅琊郡。滕县属彭城郡。宋朝,仍为北置滕县,南置氶县。金元代,置滕阳州和峄州,后滕阳州又改为滕县,属山东西路。明朝,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峄州降为峄县。先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循明制。民国时期,仍为峄、滕两县,属山东省西区。抗日战争时期,峄县于1939年11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鲁南专区。滕县分滕东、滕西两县,分属鲁南专区和湖西专区。1944年建立滕县抗日政府,属鲁南行署二专区。还先后建立白彦、临城、麓水、双山、凫山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峄、滕两县分属台枣专区和尼山专区。1950年,峄、滕两县属滕县专区。1953年改属济宁专区。1958年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12日枣庄建制为地级省直辖市,辖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4个区及枣庄镇,56处人民公社。1976年7月12日,设立市中区,将齐村区所辖部分划归市中区。滕县于1979年划归枣庄市。1983年11月齐村区改为山亭区。至1985年,全市辖5区(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1县(滕县),5个街道办事处,53个乡,32个镇。1988年5月,滕县改为滕州市(县级)。2001年3月,枣庄市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共减少乡镇30个,减少比例为33%。全市共设14个街道办事处,42个镇,5个乡。此后,全市所设街道办事处、镇、乡略有调整。2018年,枣庄市辖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等6个区(市),设64个乡(镇、街道),2536个村(社区)。
       【人口】 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常住人口385560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2914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6461人,增长3.39%,年均增长 0.33%。共有家庭户1258194户,集体户59705户,家庭户人口为3639694人,集体户人口为215907人。
       【自然环境】 地貌 枣庄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属于黄淮冲击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呈东北向西南倾伏状。北部山亭区境内的高山海拔620米,为全市最高点。莲青山、抱犊崮等海拔500米以上群山连绵起伏,横亘在市北部。抱犊崮海拔580米,谓“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西部滨湖及沿运地带地势最低,地面平坦,海拔30~40米,最低处海拔24.5米。境内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形成低山、丘陵、山前平原、河漫滩、沿湖洼地等多类型地貌特征。丘陵约占总面积的54.6%,平原约占总面积的26.6%,洼地约占总面积的18.8%。
       土壤 本市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80个土种。土壤总面积521.3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9.59%。
       河流 枣庄市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大小河流共有24条,京航运河枣庄段为大型河流,横穿市南部,境内全长39公里。中型河流(伊家河、峄城大沙河、城郭河)3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
 

 

“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枣庄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奋力书写枣庄新答卷

做强工业、做优产业、做大城镇

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形成“2121”产业雁阵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体会议精神,省政府新闻办策划组织“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全省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历程中取得的成就,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9月8日,枣庄市围绕建市60周年、奋力谱写“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新篇章主题介绍了有关情况。

  今年是枣庄建市60周年。60年来,枣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赶考路上,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枣庄答卷”。

  枣庄市委书记陈平介绍,这份“答卷”,记录了枣庄综合实力的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61年的2.51亿元、4190万元,跃升至2020年的1733亿元、140.8亿元,分别增长690倍、335倍。三次产业比由建市之初的34.3:49.8:15.9调整为2020年的9.6:40.6:49.8,产业结构由“二一三”转变为“三二一”,尤其是工业经济从小到大、由弱渐强,从挖煤炭、烧水泥的“一黑一灰”到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两高四新”,实现了华丽转身、精彩蝶变;这份“答卷”,记录了枣庄城乡面貌的大改善。建市之初,枣庄城市人口不足2万人,建成区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仅为11%。现在城镇人口增长到229万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2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9.3%,建成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498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这份“答卷”,记录了枣庄人民生活的大提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98元、17690元,人均居住面积38.8平方米,私家车保有量达到67.7万辆,平均预期寿命76.6岁,城乡教育、医疗、养老资源更加均衡,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获得感越来越强。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枣庄市决定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进一步做强工业、做优产业、做大城镇,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现代化之路。

  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枣庄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未来强市建设的突破口在工业。枣庄市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积极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2121”产业雁阵。特别是突出锂电产业发展优势,制定“123”战略规划,努力打造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枣庄市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被国际电工委员会批准为CB计划认可实验室,锂电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1年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坚持“招大引外、招新引高”,积极搭建中国兽药谷、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等高能级招商平台。1至8月份,全市新签约过亿元项目632个、开工307个。对重点项目,实行部门帮包、专员推进、全生命周期服务,111个省级、12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1.6%。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行动“双20条”,成立市委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会,创新推出“企呼枣应、接诉即办”平台,解决企业诉求8135件,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作为组团型城市,枣庄以“五城同创”为抓手,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新开工棚改住房5950套,建成海绵城市66.7平方公里、“生态街巷”825条、口袋公园96个,枣庄学院新校区等市驻地11所学校正式启用,城市承载力、吸引力不断增强。以乡村振兴“双十镇”建设为引领,支持示范镇做强做大、率先发展,引导特色镇发挥优势、差异发展,打造现代化镇域小城市和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强村计划”,确定“破十攀百”目标,设立专项帮扶基金、产业基金,实行政策引领、市场化运作,努力走出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以区域突破为重点,市级层面突出中心城区,举全市之力做强枣庄高新区龙头;县级层面突出“一强+两极”,支持滕州市做强做大,争当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支持山亭区、台儿庄区跨越赶超,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一主、一强、两极、多点”市域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向改革要动力,实施十大改革攻坚突破。市级领导领衔抓重大改革事项,创新实施“揭榜推进”机制,率先突破56项重点改革任务和12项原创性项目,石榴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榴乡诉递”模式等改革经验获得肯定。尤其是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召开2021中国(枣庄)资本赋能大会,出台支持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推动金融活水充分涌流。向开放要活力,成功创建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市,滕州经济开发区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通欧亚班列。实施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联动工程,1至7月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4.4%,进出口增长45.3%。目前,正积极创建中国国际闲置品循环链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搭建优质平台。

  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9.2万名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21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4%。启动“山水林田大会战”,建成绿色生态廊道220公里,7个国控断面水体优良比率达100%,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老百姓普遍反映枣庄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大众日报 记者 张环泽)

转自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21/9/9/art_218789_50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