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
2021-09-03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辖牡丹区、定陶区、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两区七县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1223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25.4万人。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菏泽古称曹州,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天下之中”美誉。祖源文化、黄河文化、汉文化、水浒文化、牡丹文化交相融汇,存有尧王墓、蚩尤冢、仿山遗址、刘邦登基坛、水浒故里等100多处名胜古迹,国家级非遗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3位。是中国牡丹之都和全国著名的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菏泽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东接沿海港口,西连中原腹地。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菏泽呈“十”字交汇,105、106、220、327四条国道在境内通过,已建成通车的日兰高速、济广高速、德商高速、菏东高速、德上高速巨单段、枣菏高速菏泽段,正在建设的阳新高速、德单高速东阿至郓城段、郓鄄高速形成“米”字型的陆路交通大枢纽。机场、高铁、航道、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密集实施,菏泽机场今年下半年通航,鲁南高铁全线施工,雄商高铁年内开工,承载力、吸引力和聚集力持续增强。口岸、海关、国检、集装箱运输中心等涉外机构齐全,口岸实现了与青岛港直通,金融、保险、通讯及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齐全,已初步建设成为以“花城、水邑”为突出特色的平原森林城市。

       菏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粮食总产约占全省的八分之一,棉花约占三分之一,木材约占五分之一,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粮棉林畜生产基地、全国三个农区畜牧大市和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之一。“曹州牡丹甲天下”,牡丹是菏泽的一大特色,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59个栽培品种,种植面积48.6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繁育、观赏、研发和输出基地。境内煤炭储量281亿吨,正在开发建设的巨野煤田是华东地区最大、最好、最后一块煤田;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5625万吨、273亿立方米,已成为中原油田重要的生产基地。产业基础较好,现已形成以电力、机械、化工、医药、食品、纺织、林产品加工为主,门类比较齐全、配套协作能力较强的工作体系。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化工产品、裘皮服装、果蔬食品、木制工艺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委、市政府打造的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优势产业”,大力度培育的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的“231”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正在日益建成鲁西崛起的新高地、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区、鲁苏豫皖四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目前,菏泽正在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建设煤电化工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现代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菏泽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实现较快发展。2020年,菏泽市抢抓“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发展机遇,担当作为、谋事力作,统筹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从严治党等各项工作,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83亿元、增长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8亿元、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365元、15107元,分别增长3.7%和6.6%,增速均居全省前列,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菏泽

“三级跳”,菏泽这样奋起直追

经济总量五年由全省第13位跃居第8位 14.6万滩区群众全部分房到户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体会议精神,省政府新闻办策划组织“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全省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历程中取得的成就,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8月27日,菏泽市围绕“决胜脱贫攻坚 奋力后来居上”主题介绍了有关情况。

  “‘十三五’期间,菏泽市经济总量由全省第13位跃居第8位、前进5个位次,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奋起直追’再到‘跻身中游’的‘三级跳’。”发布会现场,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伦介绍,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项指标增速全省第1,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菏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7亿元,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用外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3,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菏泽市作为山东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自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170.1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出列,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底的2747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7580元,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菏泽市创新实施“三个一(一户一案、一村一品、一人一岗)”脱贫攻坚工程,夯实了扶贫工作基础。创新实行“会诊制”,提升了帮扶实效。创新设立“两项保险(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破解了因病致贫难题。创新推广“电商扶贫”模式,拓宽了产业扶贫领域。创新兜底保障模式,确保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为实现滩区群众百年安居梦,菏泽市举全市之力加快迁建工程建设,首创了就地就近筑台迁建模式,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亿元,新建村台社区28个、外迁社区6个、临时撤离道路127.4公里。新建社区均高标准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齐了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选优配强了社区“两委”班子,提升了社区治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滩区长远发展提供了后劲。目前,14.6万滩区群众已全部实现分房到户,圆了百年安居梦。

  菏泽市实施“重点产业”突破,抢占产业发展新风口。坚持把重点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构建起了优势突出、相互支撑、集约发展的“231”特色产业体系。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投资额分别增长28.7%、135%,今年上半年分别增长45.7%、155.5%,呈现出“一港四园”发展格局,千亿级产值、百亿级税收的优势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菏泽市实施“乡村振兴”突破,探索齐鲁样板新路径。坚持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在推进“五个振兴”上持续发力。稳妥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81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城乡融合加快推进,支持重点镇成立投融资公司、设立发展基金,推动形成“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农村“七改”工程,深入开展人居环境七项整治行动,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菏泽市实施“城市功能”突破,构筑立体交通新枢纽。全力推进以重大交通设施为核心的“城市功能”突破,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速崛起。菏泽牡丹机场已经通航,鲁南高铁菏泽段年底通车,高速、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密集实施,“水陆空”立体化交通体系加速形成。

  菏泽市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三年突破计划,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创新实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按照大众化、市场化、产业化、人文化、国际化“五化并举”思路,把牡丹观赏、牡丹文化艺术、牡丹产业融为一体,“两会一节”期间举办各类活动134项,吸引200余万游客来菏观赏牡丹,旅游收入近70亿元,空前放大了节会效应。

  菏泽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统筹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城乡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全面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加强社区养老设施配建,养老服务水平逐步提升。

  “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上下后来居上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干劲和激情。”张伦表示,在“十四五”征程中,菏泽将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动摇,聚集全市要素资源,全力打造以两大核心产业为主攻点的“231”特色产业体系,努力形成千亿级产值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四千亿级的鲁西南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坚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不动摇,充分发挥菏泽区位优势,放大牡丹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带动效应,努力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大力实施城市品位提质行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努力建设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生态宜居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城市的归属感、荣誉感、安全感。(大众日报 记者 赵念东)

转自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21/8/28/art_218789_50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