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山东通过延链补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
这两天,利津县盐窝镇养殖专业户石丽丽的1000多只育肥羊就要出栏了,由于采取了更现代化的养殖方式,这棚羊的效益明显提升。利津县盐窝镇养殖户石丽丽:“一进羊苗来,通过这个平台,饲料配比、精准投喂都有统一化的标准,减少了羊的生病率,然后品相好,肉质好,我这一棚羊要比外面一棚羊多卖5万块钱左右。”数字化标准化喂养模式带来好收益的同时,盐窝镇还为园区内220多户养殖户配套建设了屠宰深加工、预制菜、冷链物流等产业服务,培育完善的产业链。利津县盐窝镇畜牧办主任吴星华:“提升产业质效,配套服务也能为养殖户节省成本,还带动就业,整个养殖产业链从业人员将近4万人。”
以全产业链发展为依托,园区联合高校开展种源攻关,从传统滩羊、小尾寒羊为主,开始培育价值更高的雪花肉羊新品种,推动产业从扩量转向提质。利津县盐窝镇党委书记李建设:“以产品价值的提升,带动整个肉羊产业的升级,提高黄河口滩羊的肉羊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以肉羊特色“产业链”串起农民增收‘致富链’。”充分发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支撑作用,山东不断出台政策,持续强化要素支撑和政策服务。眼下,正是西瓜育苗的关键期,惠民县麻店镇的7000多万株秧苗,虽然还在地里,但都以每株近1.5元的价格被订购一空,因为品种糖度大、成活率高,种植户仅靠卖苗每亩地就能有2000块钱的收益。当地也投入1000多万,正在加紧建设10个标准化日光温室育苗大棚,年底就可投入使用。惠民县麻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孟强:“在种苗培育、种质资源提升等方面也拉长产业链条,让西瓜供应期从原来的七八月份延长到每年的三至十月份,实现早中晚三茬全覆盖,让瓜农腰包越来越鼓。”
根据规划,山东将重点培育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个以上,创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产业强镇1000个,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强力“引擎”。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舒平:“发展农村特色集群产业,突出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推进农村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打造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不断增加提升农民收入。通过延链补链和产业融合,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出 品: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办公室、新闻宣传中心
来 源:山东新闻联播
责 编:姚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