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山东数字政府发展指数全国前三,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90%以上
    2023-04-14   

           近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政府办公厅、省大数据局负责同志等介绍第十七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数字变革创新峰会筹备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请问山东近些年在数字政府建设领域有哪些重要进展?

           孙起生: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数字政府先行,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全力推进数字政府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2022年底发布的《中国数字政府发展大中城市指数报告》显示,山东数字政府发展指数列全国前三。

           一、网办服务能力实现新突破。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一是深化“网上通办”。从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着手考虑,实施“双全双百”工程,提升“一链办”“集成办”网办质量,让群众和企业“动动手指就能办,足不出户就办成”。目前,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0%以上,全程可网办率80%以上。同时,各市不断推出典型案例,如青岛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连续四年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一梯队;潍坊市上线政务服务事项近2000项以及限时免费停车导航、挪车助手等420多项便民应用;淄博、聊城等市围绕教育、医疗等方面打造了一批特色应用。二是深化“掌上通办”。持续迭代升级“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功能,发布“爱山东”移动端3.0版,“爱山东”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日活跃度超过500万。2022年底,“爱山东”获评中国政务服务掌办指数“A”级,位居全国第三。三是深化“无证通办”。扎实开展国家电子证照应用试点,创新开展“无证明之省”建设,围绕群众和企业办事需求,通过证照证明电子化和数据共享等方式,大力推进“免证办”“减证办”“一码办”,在全国范围内擦亮了“山东做法”的金字招牌。各市也扎实开展创新实践,比如枣庄市制发全省首张排污许可证和环评电子批复;东营市创新“一证一码”模式,在全省率先取消纸质健康证发放;济宁市348万名惠民补贴人员实现待遇补贴“免审即享”;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成为全国首家“无证明景区”,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好客山东的热情,更感受到智慧山东的便捷;日照市5000多个事项实现“免证办”;临沂市、菏泽市积极开展电子证照证明社会化应用试点,等等。

           二、数字机关建设迈向新台阶。研究出台《山东省数字机关建设工作方案》《山东省“十四五”数字机关建设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部门核心业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加快机关数字化转型。建成新版“山东通”协同办公平台,打造全省统一的机关办公总门户,推动机关办文办会办事“网上办、掌上办”。目前,“山东通”实名注册超过110万人,集成各类业务应用800余个,移动政务办公逐步成为“新常态”。推进机关内部“一件事”集成改革,推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等机关内部“一件事”一链协同应用,机关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各地数字化应用多点开花,如济南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务员全周期管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德州市推出机关内部“一次办好”服务平台,滨州市开发建设了经济运行“七库”系统,辅助领导科学决策等。山东还建设了全省统一的非涉密视频会议系统,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提高了会议效率,节省了财政资金。系统启用以来,已先后服务保障各级各类重要会议10万余场次。

           三、助力政府决策彰显新作为。通过统筹汇聚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强化关联分析和挖掘应用,提升政府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先后建立了山东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等体系,开展经济动态监测、趋势研判,全省经济运行调节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连续四年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行动,重塑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养老等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服务模式,例如推出的“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实现了“家中动动指,报名分分钟”情景常态化,通过大数据赋能推动义务教育入学“减证明”“零跑腿”。在生态环保、教育医疗、文体旅游、社会保障、信用建设等领域,深入开展政务大数据分析应用,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提升科学决策和风险防范能力。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围绕“一屏观全省,一网管全省”,建设全省“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并与各市“城市大脑”互联互通,为城市运行、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社会治理工作展现新效能。将大数据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驱动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模式变革。优化升级“互联网+监管”系统功能,建设省级低信用企业风险监测等模型,打造涉企联合检查平台,有力提升监管效能。持续推进“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建设,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整合应急、公安、消防、气象、交通、城管等信息资源,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应急指挥网络,应急指挥能力不断提升。疫情发生后,快速开发上线了健康码、核酸检测、冷链管理等应用系统,强化数据共享应用,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信息化支撑。同时,在数字法治、防灾减灾、生态治理等方面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此外,全省各地以大数据助力社会治理亮点纷呈,如枣庄市建设“城市慧眼”视频融合赋能平台,提升全时段禁烧、水库防汛、矿山盗采等数字化治理能力;烟台市建成镇街综合数据平台,打造基层数字化治理新模式;威海市搭建城市物联网感知平台,实时感知城市运行脉搏。

           五、数字政府底座提供新支撑。近年来,先后开展了“统云、并网、聚数”攻坚行动、“一个平台一个号、一张网络一朵云”建设,不断夯实数字政府基础底座。建设完善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开展“数源、数治、数用”行动,持续加大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力度,初步形成了“一个平台支撑、一本目录管理、一套标准治理、两张清单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开放数林”指数居全国第一,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日照、德州6市跻身城市综合排名前十。统筹公共视频监控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创新开展分类治理、标识标注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围绕基础设施、系统、数据,从管理、技术、运维、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三横四纵”的网络安全体系,切实筑牢数字政府建设安全防线。

           新华社记者:据了解,山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进入了全国第一方阵。请问,当前山东政务服务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下一步在便利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方面还有哪些改革创新举措?

           鲍彩耀: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建设,持续塑强“爱山东”政务服务品牌,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搭建了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按照“标准规范、四级统一”的要求,完成高频事项标准化提升工作,覆盖全年办理量的 80%以上,推动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要素“四级40+同”。

           二、推出了整体集成的服务模式。深入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市县两级窗口平均压减40%以上,全省网上可办率90%以上,全程网办率超过80%。深入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办”,累计推出“新生儿出生”“亮证入学”等85个“一件事”,环节、材料、时限均压减70%以上。

           三、提升了个性便利的办事体验。推进政务服务“跨域办”,162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314项事项实现“全省通办”。整合优化基层政务服务资源,推动180余项事项下沉基层就近办理。设立企业服务中心,组建流动服务队,打造全链条、全天候、个性化、一站式的帮办代办服务体系。

           四、打造了智慧高效的服务场景。创新“无感智办”服务模式,个体工商户登记等260余项事项实现“智能审批、秒批秒办”,经营许可换证等33项事项实现到期证照提前主动提醒、自动办理。领取养老保险等惠民补贴实行“静默认证”模式,900余万人次认证实现“无感知、零打扰”。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加快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全面推进服务运行标准化。按照“同标同源”要求,修订完善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实施清单、办事指南,统一全省政务服务事项、流程标准,推动高频事项全省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二是着力推进服务供给规范化。优化完善“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办事入口,持续提升网上办理深度,让企业和群众“一张网办全省事、一部手机走齐鲁”。三是加快推进群众办事便利化。深入开展“双全双百”提升工程,分批推出“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加快实现政务服务集成办、跨域办、就近办。四是持续推进服务场景智慧化。全领域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打造一批主动提醒、静默认证、免申即享等“无感智办”服务场景,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出       品: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办公室、新闻宣传中心

    来       源:山东发布

    责       编:姚海燕

    总       编:戚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