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
2024-06-07   

东营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1964年,胜利油田会战时在境内东营村附近建立指挥部。1965年为服务油田开发建设,中共惠民地委,惠民地区专署成立中共东营工委,东营办事处。1983年建立东营市。1984年1月市辖东营区、牛庄区建立,1987年6月两区合并为东营区。东营区总面积1178.17平方千米。2019年1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整代管范围,东营区实际管辖面积调整为658平方千米。年末常住人口55.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8.60%。年末户籍人口48.39万人。

全区生产总值为566.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1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30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342.05亿元,同比增长4.8%。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2.8∶36.9∶60.3。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1亿元,同比下降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19亿元,同比增长31.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46.94亿元,比年初增加222.8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678.22亿元,比年初增加35.48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30亿元。从所在地看,城镇实现314.04亿元,同比增长1.9%;乡村实现13.27亿元,同比下降2.0%。从行业看,批发业61.93亿元,同比下降3.4%;零售业222.56亿元,同比增长3.5%;住宿业16.93亿元,同比增长2.4%;餐饮业25.88亿元,同比下降1.5%。从限上限下看,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12.26亿元,同比增长14.7%;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15.05亿元,同比下降3.2%。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306.02亿元,同比增长50.5%。其中,出口53.64亿元,同比增长6.9%;进口252.38亿元,同比增长64.8%。实际使用外资8212万美元,同比下降55.4%。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86亿元,同比增长5.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82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15.07亿元,同比增长6.3%;林业产值0.77亿元,同比增长3.1%;牧业产值10.23亿元,同比增长7.7%;渔业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1.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7亿元,同比增长7.2%。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10家,“三品一标”农产品122个,高标准农田17808.9公顷,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全国统防统治整建制推进县。新建提升“四好农村路”33.4千米,修建水工建筑物28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4.2%,村居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53.8%,农村黑臭水体提前实现动态清零。

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58.08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重点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8.4%。全区1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83.7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3.6%。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5.16亿元,同比增长4.2%。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72.26亿元,同比增长9.3%。

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42.05亿元,同比增长4.8%,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0.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6.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5.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25.4%,教育增长2.7%,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5.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2.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长15.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为50.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01.51亿元,同比增长16.6%。年末,全区A级旅游景区12家,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2家,国家AAA级景区10家。旅行社及分社46家,其中,AAAAA级旅行社1家,AAAA级旅行社1家,AAA级旅行社10家。星级饭店9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5家。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0.54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418.8万人次。

全年公路客运量141万人,同比下降10.6%,公路客运周转量34262万人千米,同比下降19.9%;公路货物运输量837万吨,同比增长12.2%,货物运输周转量185666万吨千米,同比增长22.4%。年末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009.75千米(包含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与专用公路),高速公路里程23.53千米,干线公路里程80.48千米(包含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国道25.91千米,省道54.57千米,县道100.98千米,乡道154.38千米,专用公路132.60千米,村道517.77千米。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从投资构成来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9.3%,设备工器具购置下降1.2%,其他费用增长24.1%。房地产开发投资79.11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商品住宅投资70.16亿元,同比增长23.9%,办公楼投资0.53亿元,同比下降36.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07亿元,同比增长128.1%。房屋施工面积339.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8%;房屋竣工面积9.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2.9%;商品房销售面积80.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8%。房地产开发投资63.37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56.62亿元,同比增长42.2%。房屋施工面积413.3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房屋竣工面积129.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0.1%;商品房销售面积82.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6%。年内,10个省重点项目、32个市重点项目、176个区重点建设类项目全部开工。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232个,10个项目纳入省重点盘子,32个项目纳入市重点盘子。

全区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新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31家,新备案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现有院士工作站4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10家。年内,77家企业备案高新技术企业,净增52家,总数173家,通过率和新增数均为历年最高。285家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是上年的1.56倍。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718件,同比增长16.2%,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31件,同比增长33.7%。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1.97件,比上年增加10.73件。

全年全区普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全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778人,比上年增加278人;毕业7人,比上年减少43人;在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1.1万人。全年参加夏季高考2826人,比上年增加166人;参加春季高考268人,比上年增加345人。全年全区图书馆及分馆、服务点藏书总量101万册,累计办证14万余个。图书外借18万余册次,人流量11.4万人次。全年设立3处油田社区文化馆、5处图书分馆。六户镇东六户村创建为2022年度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黄河路街道燕香里街区创建为第二批山东省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居区,文汇街道慢·生活非遗街区入选“全国非遗旅游街区”。全区有各级各类体育场地场馆164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53平方米。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100%,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97.4%。

至2022年年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4家。其中,医院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家,卫生院4家,村卫生室129家,门诊部、个体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30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卫生监督机构1家,妇幼卫生机构1家,其他卫生机构1家。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142张,其中,医院1704张,妇幼卫生机构19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12张,卫生院107张。省内异地住院联网即时结算医院22家。体育公园、东辛公园、供应公园、燕青公园建成开园,打造完整社区5个,获评省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标准化试点、省城乡基层治理实验区。污染防治持续加力,市控以上河流月均值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空气优良天数270天,空气优良率74.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4μg/m3,同比改善8.8%,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9。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0%,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持平,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86元,同比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57元,同比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6元,同比增长5.8%。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866元,同比下降3.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350元,同比下降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5元,同比增长1.5%。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9.65平方米,其中,城镇、农村分别为39.07平方米和58.30平方米。年末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87万人、20.20万人。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1.93万人、8.40万人、6.69万人、11.50万人、6.40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2235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235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610元提高至640元。全年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1050套(户),开工任务完成率100%;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162套(户),任务完成率100%;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6户,任务完成率100%。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25人,完成市定任务的135.8%。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409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77人。新引进初次来东营大学生9166人,初次来鲁大学生6264人,引进海外留学人员61名,引进博士后人员17人,东营区入选“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强城市”。

【经济发展】 2022年,东营区创新实行“11533”工作法,制定区级政策清单43条、财源建设49条和促进汽车、住房消费等系列政策,组合式推进减税降费34.8亿元,兑现政策奖励资金3.2亿元。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8.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目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0%、11%、3%左右;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35.2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较低水平。围绕九大产业链,实施57个产业项目,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东营区入选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省工业十强县。东营高新区在省级开发区中率先完成核准面积调整,利丰石油装备及油田特种专用车制造、海科新源10万吨碳酸乙烯酯等16个项目竣工投产,石油钻采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端石油装备产业集群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工产业园区完成边界调整并以全市最好成绩通过省级考核,亿科高端树脂新材料产业园开工建设,海科化工实现项目高端化替代。新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打造省级数字经济园区1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4家,争创省级“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5个,数字产业增加值占比及增速均位居各县区第一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7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至43%;威飞海洋研发的我国首个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投产,海科新源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天东制药、嘉扬精密等7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胜利大学生创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组建人才发展集团,分类制定人才“政策包”,引进高层次人才82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8人。

【区域建设】 全面推开片区更新,一体推进学校、医院、公园、完整社区建设和产业导入。抢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研判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完成“三区三线”划定,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初步成果。制定推动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意见,确定“北拓、中优、南扩”城市空间布局和“一年有突破、三年大变样、五年塑新态”的目标,构建西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聚焦“三区一村”改造,片区化、圈层式推进14大重点城市片区更新,加快构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城市片区布局。创新“规划引领、成片开发、政策统一、油地协同”模式,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大纲》,制定《城市更新补偿安置实施意见》。开展城市更新突破年行动,东辛片区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油田中心医院片区棚户区改造实施,示范带动商行小区完成自主更新改造,科教园片区一次性拆迁面积313.49公顷,首次实现城中村“先拆旧后建新”。现河片区、新区北部片区建设展开。把“公园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更新建设,让利于民、增绿于城,体育公园、东辛公园、供应公园、燕青公园建成开园,因地制宜建设街头游园,新增绿化面积81.5万平方米。37条城市道路全部建成通车。实施市政管网设施整体提升工程,新建改造供热、燃气、雨污管网263千米、雨污泵站36座,城区集中供热覆盖率97%,20年以上超期服役燃气管网实现清零。打造完整社区5个,获评省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标准化试点、省城乡基层治理实验区。开展城市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年行动,拆除违法建筑641处、53万平方米,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建成全市体量最大、功能最全、模式最新的垃圾分类综合运营中心,垃圾收运处体系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均100%。坚持“新城建”与“新基建”有机融合,建设城市运管服平台,建成城市综合管理“大数据指挥舱”,构建起全域城市运行管理“一张图”,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推动街区经济、商圈经济、楼宇经济、文旅经济协同发展。启用“智慧楼宇”服务平台,新引进特来电智慧充电网等投资过亿元的楼宇项目7个,税收过千万元的楼宇13栋。加快推进广利河流域文旅发展配套项目,提升海通路美食街、万达万恋街等特色街区,形成以商圈为主的城市商业中心,以特色街区为主的区域商业中心,以“一刻钟生活圈”为主的社区商业中心布局。文汇·慢生活街区入选全国非遗旅游街区,黄河·燕香里街区入选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东营区获评山东省现代流通十强县。

【改革成果】 推进162项重点改革任务,3项国家级试点通过评估验收,50余项制度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整合组建三个一级集团公司。对外开放多维拓展,石油装备产业出口额同比增长62.8%,精细化工、精密铸造行业出口额占比一半以上;实现原油进口608万吨,全区进出口总额实现286亿元,同比增长43.7%。拓宽用好对外开放平台通道,启动石油装备品牌海外推广行动,举办第十五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获2022年度中国会展行业先锋大奖。优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500强企业13家,到位外来投资1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3亿美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增全生命周期“一件事”73个,跨域通办合作地区324个,“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政务服务事项1050个,在全市率先打造“税e办”“医保移动支付”等应用场景,企业开办流程压缩至1个环节、半个工作日。

【乡村振兴】 筛选适配盐碱化土壤的大豆、玉米品种57个,建成高标准农田18009公顷,粮食年产量1.33亿千克,实现“十九连丰”。制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10家,“三品一标”农产品122个,东营区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全国统防统治整建制推进县。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新建提升“四好农村路”33.4千米,修建水工建筑物280座,完成“龙居湾”市级沿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任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4.2%,村居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53.8%,农村黑臭水体提前实现动态清零,美丽庭院、文明村镇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实施职业农民职称评审扩容提质行动,新评定初级以上职称55人,分层分类培训农村电商人才、高素质农民185人。农业政策性保险实现主要农作物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开展“三资”清管,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95.5%。

【油地融合】 2022年,东营区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27名区级领导、72个部门单位联系服务91家油田单位,在全市首推75名油地干部双向挂职。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东营原油库和输油站提前2个月投产运营,建成国内首个“碳中和油库”;国内第3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揭牌成立,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现河牛庄页岩油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油地联合开发地热资源取得突破,首批采矿权互不影响协议签订。深化科技共享共用,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开工建设,推荐油田申报省市级创新平台5家。胜利油田在东营区区域全年投资总规模62亿元。

【民生事业】 12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139个,城镇新增就业10231人,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30元,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新建标准化幼儿园6所,实施胜利二小、胜利五十八中等5所中小学改扩新建,完成胜利一小、胜利三十四中等3所中小学拆除重建,行知实验学校实现民转公并建成启用,提升31所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在全市唯一获评山东省首批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区域医疗发展迅速,实施总投资10.8亿元的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区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楼二期、区中心医院门诊病房楼、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服务楼、区中医院医技综合楼,完成新区医院一期改造提升。吕剧文化之乡建设扎实推进,发布品牌标识,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出《情归》《华八情》等一批精品剧目,“吕剧进校园”走进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直播频道。加快融媒改革,实施“融媒+”项目,融媒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创新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列支养老服务专项补助资金,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东营区获评“全省首批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示范区”。

【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2年,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4亿元,同比增长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3亿元,同比增长9.2%;实现工业总产值179.38亿元,同比增长9.35%;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4.66亿元,占比97.37%,同比增长11.85%;实现服务业营业收入69.45亿元,同比增长26.53%。限额以上贸易业企业实现销售额231.45亿元,同比增长12.26%。至2022年年底,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61个,总投资262.73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12个,市重点项目19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54个。

河口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1972年,胜利油田在黄河入海口处(现河口城区驻地)设指挥部,称河口指挥部(当时黄河自境内入渤海)。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东营市,在河口采油指挥部(原河口指挥部)驻地设立河口区。2022年,全区总面积2267.44平方千米,辖6个镇、街道,71个村民委员会,24个城市社区。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29.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03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2.16亿元,同比下降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79亿元,同比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6∶47.6∶39.8调整为12.6∶48.8∶38.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25.63亿元,同比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30.14亿元,同比增长12.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03.58亿元,比年初增加62.5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0.45亿元,比年初增加36.6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34.78亿元,比年初增加35.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37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进出口总额121.89亿元,同比增长31.9%。

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61.81亿元,同比增长5.5%。粮食总产量11.87万吨,同比增长6.72%;水产品总产量16.3万吨。肉、蛋、奶总产量29.16万吨。全区工业增加值为109.6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4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2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8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7.4%,医药制造业增长19.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3.0%。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44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13亿元,同比增长7.5%;安装工程产值3.54亿元,同比下降3.2%;其他产值0.77亿元,同比增长211.3%。全年签订合同额18.61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新签订合同额14.38亿元,同比下降2.3%。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8.7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8.6%。

2022年,农村公路投资5.9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4.5千米,实施路面状况改善工程93千米。年末,全区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639.69千米。按行政等级分,县道121.70千米,乡道296.82千米,村道897.92千米,专用公路323.25千米。完成电信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7.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2.2万户,同比增长2.2%;移动电话用户数28.9万户,同比下降0.2%;互联网用户数8.3万户,同比增长4.9%。全区国家AA级以上旅游景区10家。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2家,国家AAA级景区4家,国家AA级景区4家。旅行社8家,出境组团社1家。全区旅行社8家。星级饭店2家,其中,三星级1家,四星级1家。接待游客145.3万人次,同比增长22.4%。全年房地产投资13.32亿元,同比下降26.4%。河口区SO2、NO2、PM10、PM2.5、O3、CO浓度分别达到9微克/立方米、23微克/立方米、60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185微克/立方米、1毫克/立方米。除O3外,其他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综合指数3.91,位居全市各县区第一位;环境空气优良率75.3%,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3条国控入海河流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及以上,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优良比例高于全市水平,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保持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全区有幼儿园39所,小学13处,初中5处,九年一贯制学校5处,普通高中1处,职业学校1处。在园幼儿6425人,小学在校生10990人,初中在校生6720人,高中在校生3323人,职业学校学生数945人。教职工3419人。省级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校园提名1所,市级文明校园22所,省十佳幼儿园1所,省示范幼儿园22所,市现代化幼儿园18所。全年普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全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东营市重点实验室51家。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6个,新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全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23个。累计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190人。全年引进高新技术项目11个,在孵企业52家。全区新增山东优质品牌(产品)4个,山东知名品牌1个,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家。3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试点示范验收。全区企业参与制(修)订山东省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4项。

全区有(公共)文化馆1个,举办“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2022广场文化艺术节演出40场、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巡演198场。开展“油地文化大讲堂”系列公益培训班、“艺享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班150余班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36场次。开展线上画廊、线上课堂、云展示等优秀文化艺术展览及课程260余次。举办“艺”起战“疫”歌曲、剪纸、面塑、书法等文艺作品展播活动130余期。组织文化馆文化志愿者开展“千团万人下乡进社区”文化志愿服务300余场次。建成河口文创产业基地1处,1个项目获批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项目获批东营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3个项目获批河口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个传承人获批河口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共图书馆1个,全年接待读者16.3万人次,外借书刊19.3万册次,举办200余场培训、讲座和体验活动。

地方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100%。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4万户,应急广播覆盖两个街道0.8万户及城区0.7万户居民。有线电视用户1.6万户(不含油田),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6万户。全年举办体育赛事45场,参加省市线上线下体育赛事26项、1000余人。举办健身指导培训班10期,参与人数500余人。争取上级政策资金,为镇街充实、复新健身器材500余件,购置国民体质监测器材1套,实现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新登记设立民非企业体育俱乐部3家,协会换届1个,创建“老年人太极拳活动基地”6处。获2018—2021年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22年全国体育彩票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全民健身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级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省“三大赛”优秀组织奖;省级赛事团体一等奖3个、市级赛事一等奖5个;市级青少年业余训练点1处;2022年省线上线下网路健步走比赛优秀团队等称号。体彩销售网点50家,全年销量5077万元。

全区医疗机构146家。其中,二级医院4家,镇街卫生院4家,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70家,个体诊所51家,门诊部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处,卫生监督机构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民营医院3处。全区注册床位1003张,实际开放床位798张。卫生技术人员1515人。全区乡村医生106人。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15元,同比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37元,同比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2806元,同比下降2.5%,年末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9.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6元,同比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133元,同比增长2.7%,年末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56.2平方米。全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971人,领取失业保险金1940人次。参加养老保险职工53777人,其中,领取养老保险的待遇人员2419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32744人,其中,在职职工27733人,退休人员501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8460人,其中,成年39169人,普通儿童9208人,新生儿1750人,普通学生15827人,特殊人员12506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928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6801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分别为2730元和1890元。

【产业发展】 全年实施总投资324.5亿元的60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18个、同比增长50%,25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超额完成年度计划。①工业经济。实施总投资241.8亿元的24个工业项目,总投资25.4亿元的富宇高端新材料项目完成基础施工,投资4.2亿元的华联石化7000吨/年特种工程塑料项目加快主体进度,泰普新能源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完成厂房建设,唐正500兆瓦光伏发电并网。允能催化等5家化工企业转型发展;实施技改项目39个、投资13.1亿元,预计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40%以上,居全市第一位;新认定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家,华联石化、汇海医药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厂。②园区建设。河口经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4亿元,盘活闲置土地85.71公顷,建设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迁入欧米勒、管辅科技等10家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和亩产税收分别同比增长5.4%、6.7%。总投资44亿元的中车、金风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③现代农业。围绕良种繁育、盐碱地利用等,实施总投资31.4亿元的13个农业项目,农发菌业3万吨/年工厂化鹿茸菇项目投产;富友联合澳亚乳业新上5条生产线,销售总部由上海迁入河口;海晟源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开工建设。华春1号刺参、海兴农3号对虾等4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渤海圣丰耐盐碱大豆育繁推基地入选省级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耐盐碱大豆齐黄34被列入国家粮油生产主导品种。举办第五届中国大豆高峰论坛暨盐碱地大豆种业现场会,获评省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全年恢复耕地633.65公顷,建成高标准农田3134.9公顷,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468.9公顷。④现代服务业。实施总投资47.1亿元的10个服务业项目,河口快递共同配送中心启用,入驻顺丰等快递企业6家。电商产业园、直播产业基地建成投用,设施、标准和管理走在全省前列,入驻安英工作室等商户36家,培养带动电商人才76人,实现销售额7000万元。文创产业基地揭牌,引进和培育26个非遗手造项目,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大集等活动。如家、智客汇等星级连锁酒店落户河口。⑤招商引资。总投资4亿元的德脉年产7200吨电子专用材料项目签约落户;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机器人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签约联欣环保可降解塑料、高登赛3.5亿瓦时高效锂电池电芯产业基地等总投资510.8亿元的68个项目,落实到位资金75.3亿元,同比增长15.4%。⑥科技创新。成立全市首个企业科技创新联盟,精准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47家、56家。农发菌业食用菌智慧工厂化生产、富海集团聚砜项目入选省重点研发计划。举办“十校百企”科技成果专场推介会、黄河三角洲油服产业创新成果交流大会等活动,实施产学研项目64个,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0余项。印发“人才新政20条”,启用人才公寓24套,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0人。

【基础设施】 2022年,全区完成总投资4.5亿元的北部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一期)工程,12.8千米防潮堤坝建成。荣乌高速河口支线获省政府批复。建成客运公交枢纽,兴河大道、黄河路东延全线贯通;G340东子线(东段)、S227羊栏河桥、兴凯湖路、槐林路等大修改造竣工通车,滨渤路南延、顺河路东延等加快建设。实施东水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冬春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程。渤海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东营学堂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快速推进,建设5G基站299个、充电站2座。城区7个老旧小区、德盛美食街完成改造,河盛、河辉等5个社区创建为绿色社区,崇文、河阳等2个社区创建为完整社区;河乐A区、B区、颐正新天地等未建成社区如期交房并通过省市验收。鸣翠湖湿地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区委党校、档案馆启用,众富玺园、恒升天玺等一批高端商住项目完工。实施城北雨污分排一期、河雁路和海康路北段改造、河聚路绿化提升等工程,新增绿地24.9万平方米,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开展拆违拆临攻坚行动,拆除违建29宗、6万平方米,新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服务亭52座,综合覆盖率100%。

【生态环境】 2022年,河口区全面推进第二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51项整改任务全部达到时序进度,116件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成,实施总投资11亿元的16个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全区水气环境质量指数均居全市各县区第一位。推进“水润河口”三年行动,沾利河河段治理、小流域治理工程完工,实施刁口河流路整治工程,5号水库扩容改造,实现引黄河水和挑河水源有序调蓄、可持续利用;实施沿黄生态长廊建设项目,补植修复退化林166.67公顷;整治河湖“四乱”问题39个,挑河获评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区。

【为民办事】 2022年,河口区12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民生支出22.1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73.3%。开展“东营学子家乡行”等活动,城镇新增就业2606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5%、98%以上。城乡低保、特困等九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居全省前列,发放各项救助金350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8700余人次。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实施“跨村联建”项目84个,带动群众增收9460万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投资8200余万元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建设等7项工程。河口区第一中学与胜利油田第一中学签署集团化办学合作协议,“胜利一中教育集团河口分校”揭牌;高考纯文化课本科、重点本科上线率同比分别增长26%、75.4%。成立河口区爱心教育基金会,奖励优秀教师120名。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投资9.9亿元实施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楼等12个医疗卫生项目。深化与东营市人民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全方位合作,派驻管理人员、学科专家87人,全区门急诊业务量同比增长53.7%。

【河口经济开发区】 2022年,辖区面积19.59平方千米。实现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13%,亩均税收43.88万元,投资强度71.99万元/亩,进出口总额90.16亿元,同比增长146.43%,实际使用外资6695万美元,同比增长44.69%,产业集聚度98.4%,“十强”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10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23.53亿元,同比下降21.4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99.35亿元,同比下降26.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94亿元,同比增长31.17%;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5.16亿元,同比增长124.14%;实际使用外资5720万美元。2022年,推进实施总投资297.84亿元的重点项目26个,其中,省重点项目4个,市重点项目7个,年度项目开工率100%,计划投资完成率107%。山东中车大功率永磁电机生产线、汇海医药培南类高端医药中间体等项目投产,拉动产值16亿元。实施总投资11.26亿元的技改项目14个,完成投资7.6亿元。推进实施总投资36.7亿元的基础建设项目9个。依托河口丰富风电—光伏资源,推进新能源产业园建设,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引进金风科技、唐正能源、山东中车、国网综能等重点龙头企业8家,储备重点意向项目62个,签约21个,计划总投资267亿元。科技创新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富海绿色新材料产业园、轻量化新材料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加快推进。2022年,东营润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控股山东康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东营科耀达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各项经营指标显著提升;入股北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上市公司合作运营。以航天产业园、智能制造园项目建设为主体,申请到位2022年二季度债券资金8000万元;完成东营银行融资续贷及新增贷款3000万元,新增齐鲁银行流动资金贷款1760万元,当年度融资规模1.95亿元,总融资规模3.85亿元。轻量化材料产业园、富海专精特新新材料产业园列入全区政府债储备项目库。以海福食品、金色河口、广河棉油、兴旺家居、豪迈木业等15.34公顷低效用地为依托,推进莘辰物流停车场、轻量化新材产业园、智能制造园等项目落地;海润钢管、黄河口家具等53.36公顷闲置土地处置进入司法程序。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2022年,2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企业入选东营市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环海、国宏中能、双赢检测、管辅、凯密斯等17家企业申报高企。瑞致新材料与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先进料研究所就高性能聚合物轻质材料进行研发及产业化,与青岛科技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凯密斯新材料与江南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国宏中能与天津理工大学功能晶体研究院攻克半导体材料制备关键共性技术。邀请聊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教授与鹏达、新科信特陶、天蓝科技等企业对接项目,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关注“人才河口”微信公众号,线上申请办理“河口英才卡”,为8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交通出行、购物消费等26项绿色通道服务。在开发区全职工作的国内外高端人才数新增86人;有发明专利136个,新增26个,增长率23%。依托山东天复新材料有限公司10万立方米/年泡沫塑料制品项目,引进高性能聚合物轻质材料专家1人,入选东营市“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

垦利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垦利区因境域曾被称作垦区和利津洼而得名。陆地面积233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200平方千米,辖5个镇2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33个行政村,29个农村社区,25个城市社区。年末户籍人口24.17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03‰。

202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47.6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94.2亿元,同比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15.3亿元,同比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0∶55.8∶33.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3.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5.1%。2022年,全区完成境内财政总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7亿元,同比增长50.3%。全区有各类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17.0亿元,比年初增加74.3亿元。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14.1%;人身险保费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4.5%。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14.1%;人身险保费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4.5%。2022年,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3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66.0亿元,同比增长2.5%,工业增加值增长8.0%。重点行业发展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827.8亿元,同比下降3.7%;利润总额17.9亿元,同比下降42.2%;利税合计49亿元,同比下降6%。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92.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2%,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全区农村公路里程2116.1千米。运输车辆5978台,其中,危险品运输车辆4892台,普通货车1086台。营运性客车103辆,开通公交线路24条。2022年,邮政业务量5012.3万元,同比下降16.8%;电信业务总量2.9亿元,同比增长21.4%。年末固定电话户数5.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5万户。2022年,邮政业务量5012.3万元,同比下降16.8%;电信业务总量2.9亿元,同比增长21.4%。年末固定电话户数5.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5万户。2022年,全区境内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2处,国家AA级旅游景区1处,省级旅游强乡镇6个、特色村7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齐鲁最美田园2处。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1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亿元。

职业中学1所,招生1056人,在校生3940人,毕(结)业生1579人,教职工247人,专任教师229人;普通高中2所,招生1437人,在校生4259人,毕业生1262人,教职工427人,专任教师389人;普通初中1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招生2302人,在校生9121人,毕业生2405人,教职工1206人,专任教师996人;小学18所(含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招生3412人,在校生15213人,毕业生2743人,教职工1021人,专任教师83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46所,在园幼儿8877人,教职工983人,专任教师837人。2022年,全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文艺演出团体29个,图书馆1个,藏书63.4万余册,博物馆1个。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5000余场次。2022年,全区有体育馆25座,田径场35个,篮球场250个,羽毛球场15片,网球场15片,活动室36个,健身路径器材6152件。年末,有市级业余训练点3处,在训人数128人。全区有标准400米田径场11个,200米田径场23个,篮球场250个,乒乓球台(室)36个,健身活动广场321处。全区有体育协会14个,俱乐部10个,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1063人。全区有体育场地854个,占地面积71.9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平方米。2022年,全区有卫生机构254所,其中,所属科级事业单位5所,1个群团组织,1处二级综合医院;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73家,个体村卫生室8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家,民营医院5家,个体诊所70家,镇街卫生计生办9处。各类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917张,编制床位数1062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数638张,编制床位数673张。卫生技术人员169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710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58元,同比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586元,同比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94元,同比增长6.2%。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626元,同比下降2.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259元,同比下降3.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24元,同比增长1.0%。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8平方米。2022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分别有8564人、51755人、7045人、127100人、56645人、62034人、34262人,支付各项社保基金10.01亿元。全区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869元提高到956元,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667元提高至801元。全年有农村低保户2270户,3809人,发放低保保障资金3105万元;城镇低保户139户,227人,发放低保保障资金228.3万元。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有养老机构6处,分别是垦利区社会福利中心、垦利区董集镇向阳福庄养老院、垦利街道左一村敬老院、建邦·悠然亭颐养中心、悠然亭(东安)颐养中心、东营优护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垦利分公司等,拥有床位685张,收养人员223人。

【生态保护】 在全市率先完成沿黄生态长廊建设年度任务,14宗2636公顷到期海域使用权全部收回,通过湿地调查国家级试点验收,红滩湿地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改善空气质量,聚焦群众反映的“异味污染”问题,实施5个工业废气收集治理项目,全区空气优良率77.8%,高于全市4.7个百分点;PM2.5同比改善11.8%,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水平。在全市率先实现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黑臭水体“两个清零”,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提标”至地表水IV类标准,省考核河流断面指数全省第二。永安镇获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黄河口镇获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

【粮食生产】 严守耕地红线,粮食播种面积、产量保持稳定,完成6003公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入选全省6个“国家级沿黄大豆优势产业集群”之一。全域打响“盐碱粮仓”科技会战,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全市首推“物理+生物+农艺”集成改良,733.7公顷实验田含盐量由16‰降至3‰,实现丰产丰收,盐碱地综合利用入选全省农业新模式十大集成推广典型案例。

【能源安全】 守牢油气战略安全底线,辖区采油量855万吨,占胜利油田东营总产量的43%左右;胜采、东辛2处采油厂在垦利启动“页岩油、页岩气”勘探开发,掀开“能源战略接续领域”新篇章。加快推动光伏产业“源网荷储”一体发展,全省单体容量最大的华润财金800兆瓦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胜利油田首个百兆瓦级光伏电站落户垦利,垦东600兆瓦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申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全区集中式光伏年度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2%,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

【安居富民】 做好杨庙社区综合提升,全国首创“一统领六融合”幸福家园指标体系,杨庙实践被中央改革办推广。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3个,惠及群众1800余人;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3103户村民住上“放心房”。推进房台村搬迁,胜坨镇胜利村搬迁完成。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实施“田之源”农业科技融合示范园、中朗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等28个重点项目,带动21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经济运行】 抓实驻企帮扶、项目帮包、手续帮办、难题帮解等各项工作,14个省重点、40个市重点、125个区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28%、116%、106%,稳居全市同类项目前二位。

【工业生态】 主攻“链条经济”,实施总投资136.6亿元的25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提升生物医药链条稳固性、新能源链条控制力和新材料链条协同性,新发药业获评省级“单项冠军”企业,胜华新材入选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东润高性能树脂项目实现当年建成、当年试产,创造同行业最快速度,“三大链条”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02%、23%、37%。

【创新工作】 推进数字赋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上年的3.4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82家发展到103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从52.2%提高至76.6%。

【社会事业】 11件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年度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成启用垦利区第三实验小学课程楼,改造提升胜利八中、胜利十二中食堂,东营市一中垦利分校挂牌成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区医院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开创“全托管+一体化”新模式,油田中心医院管理人员入驻垦利院区;西郊医院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实现一体化运营,89名专家、学科带头人轮流坐诊。在全省率先开展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2297名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农村低保、城市特困等9类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平均提高20%,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增幅34.4%。帮扶救助困难群众1.1万人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等系列专项行动,突出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100%。

【垦利经济开发区】 垦利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1995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山东省省级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辖区内常住人口2.8万余人,各类企业5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8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2022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0.4亿元,同比增长22.0%,工业增加值58.3亿元,同比增长2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同比增长31.62%。先后获“山东省开发区发展进步奖”“山东省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园”“电力器材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山东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等称号。

广饶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广饶县今境域自秦设县,有“乐安、千乘、琅槐、巨锭”四县,西汉时增设“广饶县”,取“海滨广斥,饶有鱼盐”之意。之后,境域内县置多有变更,以“千乘”“乐安”为多。1914年,全国改定重复县名,因与江西省乐安县重名,复称广饶县。是兵圣孙武故里、吕剧发祥地和齐笔原产地,被联合国地名组织评定为千年古县。 

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南端。北与东营区接壤,南与淄博市相接,东与潍坊市交界,西与滨州市毗邻,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全县总面积1166平方千米,辖6个镇、2个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07个村,24个社区。年末户籍总人口53.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02‰。

2022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81.7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504.6亿元,同比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219.4亿元,同比增长4.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4.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4亿元,同比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5亿元,同比增长2.9%,进出口总额783.5亿元,同比增长20.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12.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19.7亿元。

全年粮食总产量50.8万吨。其中,夏粮单产440.5千克/亩,总产量24.7万吨;秋粮单产385.7千克/亩,总产量26.0万吨。棉花总产量0.1万吨,水果总产量0.7万吨。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8万吨,蛋类总产量1.1万吨,奶类总产量13.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6.4万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0公顷。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16.2万千瓦。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27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97.3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税189.3亿元,同比下降11.9%。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5亿元。全县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6家,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实现总产值58.0亿元。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099.3千米,其中国道119.2千米,省道106.3千米,县道106.5千米,乡道461.4千米,专用公路63.2千米,村道1242.8千米。从技术等级看,高速公路74.3千米,一级公路193.1千米,二级公路111.8千米,三级公路248.1千米,四级公路1472千米。全县有汽车站2个,公交线路44条。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4.7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7.6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20.9万户。

实有城市道路长度147.1千米,道路面积371.2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73.8千米,县城区道路清扫保洁面积351万平方米,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17.59万吨(含镇街),城区绿地面积2815.7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4%。全年PM10平均浓度下降11.6%,PM2.5平均浓度下降11.1%。

全县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2家,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2家,国家AAA级景区10家。省级旅游强镇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4个,省级景区化培育村庄6个。

全县普通中学18所,在校学生31096人,专任教师2914人,其中,高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9910人,专任教师98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6人,专任教师23人。小学25所,在校学生32522人,专任教师2101人。职业中学(专)1所,在校学生6589人,专任教师495人。高等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士12584人,专任教师498人。有效注册商标9020件,其中,驰名商标13件,地理标志商标19件。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量364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8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1家。全年开展产学研活动4次,签订科技合作合同(协议)4项。发明专利授权168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1个,院士工作站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0家。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博物馆各1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增加到125项。有医疗卫生机构429家,卫生技术人员3870人,实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628张。全县有体育场地1745个,占地面积122.0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4平方米。

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98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068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34996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6365人,失业保险参保73288人,工伤保险参保10504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86694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71204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5人(含省黄三角农高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98人(含省黄三角农高区)。编制登记养老服务机构数17个,编制登记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2042张。

【重点项目】  全县集中开工项目26个、总投资125.2亿元。其中,强链补链项目7个,数字赋能项目8个,城乡建设和环保项目4个,民生改善项目7个。2月25日,全省(市)2022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广饶县总投资125.2亿元的26个重点项目参加集中开工。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山东惟普新能源有限公司18000吨/年锂电池用新型锂盐和添加剂项目建设现场举行。县委书记在东营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分会场代表广饶县汇报重点项目开工情况。

【第十五届孙子文化旅游节】 9月23日,第十五届孙子文化旅游节在广饶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孙子文化旅游节以“相约孙武故里  传承历史文脉”为主题,举办孙子文化论坛、大型历史话剧《兵圣孙武》专场演出、第六届山东省吕剧艺术节等系列活动。

【第十五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暨山东省第六届吕剧艺术节】 9月26—28日,第十五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暨山东省第六届吕剧艺术节在广饶县举办。本届艺术节系列活动分四大板块——演员组比赛、演奏员组比赛、名家下基层、颁奖晚会。活动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吕剧艺术”为主题,旨在发掘优秀人才,促进全省戏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11月18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公布由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揭晓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22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22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22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2022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等榜单,广饶县分别位列第50位、第25位、第74位、第23位、第41位;同时,大王镇位列2022年度全国千强镇第73位。

【广饶经济开发区】 广饶经济开发区位于广饶县城区北部,成立于1992年7月,1994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区管辖面积26.123平方千米,拥有省级化工园区1个,起步区5.06平方千米,拥有各类企业1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2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35家,过百亿元企业5家,1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3家企业入围全球轮胎企业75强,中国(东营)跨境电商综试区广饶园区被省商务厅认定为山东省重点培育的跨境电子商务主体。2022年,广饶经济开发区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实干、事争一流。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2亿元,同比增长12.7%;工业营业收入1511亿元,同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35.8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进出口总额379亿元,同比增长34.3%;利用外资5689万美元,同比增长4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2亿元,同比增长3.01%,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大王经济开发区】 大王经济开发区位于广饶县东南部,成立于2010年12月16日,距县城10千米,实行“镇区一体”管理模式。2010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20年8月10日,大王经济开发区挂牌独立运行,实际管辖面积33.96平方千米,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设立综合管理、经济发展、投资促进、开发建设、财政审计、应急管理6个部;成立山东大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搭建经济运行平台。拥有“四上”企业19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家,全国500强企业2家(华泰集团、金岭集团),中国制造业500强2家(华泰集团、金岭集团),全球轮胎75强5家(昌丰轮胎、华盛橡胶、方兴橡胶、金宇轮胎、中一橡胶)。发展成为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环保型新闻纸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摩擦材料研发制造出口基地,全国重点子午胎生产聚集地,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及石油化工基地和全省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2022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9%;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进出口总额323亿元,同比增长22.6%;实际利用外资6404万美元。

利津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利津1193年设县,因境内“永利镇”“东津渡”两地而得名。利津县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东依黄河,北濒渤海,全县版图面积1665.6平方千米,辖4镇2乡2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99个行政村,12个城市社区。常住人口23.99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7亿元,同比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为13.9∶51.8∶34.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05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6.92亿元,同比增长10.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72亿元,同比增长3.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2亿元,同比增长34.8%,实现进出口207.18亿元、同比增长42.5%,实际使用外资8717万美元、同比增长16.4%。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57亿元,同比增长6.4%。全年粮食总产量37.64万吨、同比增长6.9%,肉蛋奶总产量9.85万吨、同比增长4.0%,水产品总产量8.62万吨、同比增长0.9%。生猪、能繁殖母猪年末存栏分别为8.23万头、1.45万头,生猪出栏8.49万头。全年森林抚育面积553公顷。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15.07亿元,同比增长33.4%。全县工业累计用电29.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9%。全年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8亿元,同比增长8.4%。

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3.72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2%。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961.48千米,其中,国省道197.17千米,县道140.12千米,乡道394.05千米,村道1008.37千米,专用路221.77千米。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110万元,同比增长4.1%。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9万户,互联网用户9.5万户。全年完成5G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286处。

2022年末,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2453件,同比增长22.0%;有效发明专利241件,同比增长23.0%;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9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总量92件;PCT国际专利总量10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65个,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中小企业分别为30家、49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

2022年,全县有中小学幼儿园66所,其中,中小学28所,幼儿园38所;有教职工3817人;中小学在校生24250人,其中,普通高中3545人,职业高中3430人,初中7119人,小学10137人,特校19人;在园幼儿7386人。普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有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各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处,农家书屋128个。新建文化馆分馆2处、图书馆分馆5处,凤栖园城市书房1处。体育场地1355个,占地面积61.3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7平方米。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7家(不含村卫生室),病床1184张,卫生技术人员1629人(含乡医249人)。2022年,儿童建卡建证率100%,持证接种率100%,免疫接种率99.72%。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76元,同比增长5.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640元,同比增长3.0%。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提高到610元,城乡居民医保人数23.11万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56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1元。建成养老服务中心21处,农村幸福院54家,新增养老床位578张。

【经济发展】 做强县域经济,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工作要求,深耕核心产业,放大优势产业,突破“四新”产业,赋能服务产业,加快发展主业突出、多元融合、特色鲜明的功能型县域经济,获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聚焦打造两千亿级化工新城目标,高位推进“利华益+”模式,引进摩贝化学开展化学品交易服务,与中国化学会开展战略合作,设立发布中国化学会“利华益”化学创新奖。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建成利津数据(内容)产业园,县属国有平台未来数科公司获批工信部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IDC)、内容分发网络业务(CDN)、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ISP)三大全国牌照,入选国家数据直达基层试点。

【项目建设】 建立“能耗库、资金库、环容库、人才库、土地库”,集中要素保障供给,实施重点项目110个,高性能ABS树脂一体化等项目竣工,丙烷脱氢及高性能聚丙烯、黄河口滩羊二期等一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观摩评议总成绩位列各县区第一名。完善“并联+容缺”审批机制,在陈庄镇设立全市首个镇级行政审批服务所,187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县乡同权”,获批全国唯一集成式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鲁北铁路物流园开园运营并开行全市首列中欧班列,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开工,东津黄河大桥工程顺利推进。

【招商引资】 锚定“压实百个招商主体、招引百家名品名店、培育百家‘四上’企业、到位百亿外来资金”任务目标,组建上海、深圳、杭州3个驻外招商中心,拿出最优质资源、最优厚政策、最优势兵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先后签约落地锦程新能源重卡汽车、凯盛浩丰数字智慧农业温室等项目72个、计划总投资426.33亿元,瑞幸咖啡等名品名店53家。持续推进高技能、高层次人才招引,全年举办黄河三角洲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高层次产业对接活动25次,引进院士及团队2个,大东联公司成功申报全市首个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项目。引进专科以上大学生已缴纳社保的2440人,较上年增长67.8%,超过2022年参加高考人数597人、实现人才净流入。

【城乡融合】 爱琴海商业广场项目签约,改造老旧小区14个、市政管网15.26千米,修建利一路、津五路等城市道路9.45千米,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全面“清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8%以上。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实施“津亮”工程,74处高层建筑外立面、17处道路公园节点完成亮化;实施翠园湖改造提升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至43.67%。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新改建农村道路44千米,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43个,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临合蜜”甜瓜、汀罗香菇等3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和数字乡村试点县,老街长巷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村寨,南岭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民生事业】 重点实施12件民生实事,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8.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8%。全力稳就业保就业,确定城乡公益性岗位3250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917人,入选山东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山东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建设试点。在全市率先开通全域免费公交,营运里程1192千米。成立教育发展促进会,实施支持教育高质量提升一揽子计划,开通校园直通车,乡镇中小学课间营养餐全面配供。建成全市首家“共享智慧中药房”,“三医联动”改革走在全市前列。

【利津经济开发区】 至2022年年底,利津经济开发区内入住各类企业160余家,其中“四上”企业101家,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形成以有机化工和新材料、装备制造、高端纺织、现代物流、生物制药等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框架。2022年,利津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11.9亿元,同比增长46.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2.4亿元,同比增长43.96%;完成销售产值810.4亿元,同比增长44.61%;利润6.15亿元,同比下降87.54%;利税43.23亿元,同比下降44.34%;累计用电20.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1%;完成进出口总额206.2亿元,同比增长52.75%,被评为2022年度全市创新实干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