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十年之约”!朱日和邮政所变化有多大?
中国邮政报采访组 张明月 贾红伟 李巍 彭红坤 周全 王圆圆 李志男 2025-10-20 

“再走边疆邮路”内蒙古段第二站

采访组抵达了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

在这里

邮政服务着国防建设

护送着鲜嫩的

苏尼特羊肉走出草原

也护航着高考录取通知书

平安到达牧区考生家中

  来到苏尼特右旗,采访组第一时间前往朱日和邮政所,赴一场“十年之约”。十年前,邮政所负责人熊志军在此挥别本报“边疆邮路行”采访组;今天,他又在这里迎接“再走边疆邮路”采访组的到来。

  今年是熊志军参加工作的第36年,这几十年,他一直为朱日和镇提供着邮政服务。见证朱日和邮政所从最初的砖房,搬到通电通水、总面积达40平方米的新局所;从骑自行车和摩托车投递,到2024年换上了1.5吨厢式邮车……熊志军细数着多年来的工作经历,诉说着邮政服务的诸多变化:“我参加工作的起点是朱日和,我也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村民,这里的邮路通向军营,也连接着民生,我必须尽心尽力为这里做好服务。”

  如今,朱日和邮政所接收的邮件种类多了,运输量也大了,服务时限也实现了“当日达”。全新配置的邮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在70多公里的邮路上行驶了27101公里。邮车从驶上这条路就从不间断服务,熊志军每天都惦念着这里的百姓,微信通讯录里1788个好友,让他的服务始终在线——电话随时接通,问题随时解答。

  “三年前戴上了老花镜,这两年也有人开始叫我老熊了,孩子大学毕业在呼市工作了,而这边最大的变化就是村镇里的路宽了、来往的人多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采访时,熊志军像多年未见的老友,和采访组念叨起这十年自己的变化。“正好有邮件要收,我带你们去牧民朋友家,看看我们的苏尼特羊吧。”

  熊志军所说的苏尼特羊,不仅是苏尼特地区首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还有着“肉中人参”的美誉,曾是“皇家贡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的苏尼特羊想要卖出草原,只能靠人力赶着羊群一步一步向南走,如今苏尼特羊年总产量50万只,相关制品的寄递量也逐年增加。在现代物流的助力下,远在边疆的苏尼特羊也能走进千家万户。为此,当地邮政在自有处理中心打造了248平方米的冷库,开展仓配一体化服务,依托位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的800平方米冷库,叠加邮航运力优势,为苏尼特羊销往全国打通了出行的“最初一公里”和入库的“最后一公里”,为当地农牧民增收提供了支撑。

  “你家孩子大学毕业了吧,到哪上班了?”熊志军与牧民聊起了家常,“孩子工作了,就去了你们邮储银行,可好了!”牧民笑着回答,眼里满是欣慰。在他们的谈笑间,采访组感受到邮政不仅连接着牧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托起了他们对下一代的期许。

夕阳余晖中

熊志军挥手告别采访组

车轮卷起尘烟,渐行渐远

十年前

他也是这样站在路旁送别

十年间

邮路上增添了许多牵挂与希望

如今

快递进村正在逐步提速

电商物流发展也驶入快车道

苏尼特右旗邮政

正以扎实的行动

在草原上书写

新时代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