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山东滨州,秋雨绵绵,寒意渐浓。在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的冬枣林里,枣农王春军的脚步却格外从容,他手中紧握的手机不时传来枣邮驿站的订单提示音。
“放在从前,这样的雨天最怕枣子烂在地里。如今邮车直接开到地头,订单一个接一个!”王春军向正在协调运输的滨州邮政沾化冬枣项目经理孙文建笑着说道。
滨州邮政通过提前谋划的布局、政企协同的网络、下沉一线的队伍、科技赋能的分拣与拓展生态的金融服务,五位一体,成功嵌入地方特色产业的经济链条,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服务样板。

滨州邮政成立专项小组,于8月25日前高效完成了与区、镇政府的全面对接和临时分拣场地的选址,以及主要产区代收点的布设。一场围绕冬枣的产销战役,在成熟季到来前已周密部署。
雨雾蒙蒙,枣农们披着雨衣,将一箱箱封装完好的冬枣递给邮政工作人员。“虽然雨季路滑,但是驿站让我们心里踏实!”枣农刘阿姨一边扫码寄件,一边感慨。滨州邮政筛选出8个主要种植镇,联合建设了50个“党建红+邮政绿”枣邮驿站,覆盖6600余户种植户、近4万亩枣园。截至10月31日,仅驿站揽收的邮件已超28万单,即便在雨中,依然高效运转。

“家人们看,这就是正宗的沾化冬枣,我替大家尝一个——咔嚓……”滨州邮政直播团队联合省法院驻沾化区冯家镇大寨村第一书记,将直播间搭在田间地头,开展冬枣直播销售。结合“919邮政农品节”,直播团队通过多平台进行溯源直播。沾化冬枣一度登上邮乐冬枣热卖榜第一位、抖音好评榜第四位。30天直播累计形成订单26000单,销售冬枣12万余斤,赢得驻村书记与枣农的一致好评。
在政府免费提供的临时分拣场地内,一条自动化分拣线高速运转,工作人员只需将包裹放上流水线,机器便能自动完成称重、扫描与路径分拣。“去年全靠人工,一天下来最多处理3000件。”一位师傅感慨,“如今这套设备日处理能力轻松突破6000单,速度翻倍。”
这座临时搭建却科技感十足的分拣中心,成为滨州邮政确保冬枣“产得出、运得走”的核心枢纽,实现了从人工分拣到自动化运行的跨越,让邮政速度紧紧跟上冬枣上市的节奏。截至10月31日,滨州冬枣项目累计收寄104.89万单,收入突破363万元,同比增幅达42%。
滨州邮政的眼光并未止步于寄递业务。他们以物流为切入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将服务延伸至产业前端,实现从寄递到金融业务的闭环。
“以往我们在冬枣销售后主要聚焦余额发展,抓的是后端资金。今年我们转变思路,提前介入交易环节。”金融业务负责人介绍。他们针对本地收购商推广“丰收宝”结算,面向外地收购商推广手机银行转账,牢牢锁定资金流转的源头。
截至10月31日,滨州邮政已成功注册“丰收宝”收购商9户,布放农户收款码6704户,签约手机转账收购商15户。通过精准走访,成功预约存款1.14亿元,新增金融资产总量8682万元,以金融与寄递的协同为冬枣产业注入“活水”。
来源:中国邮政官微